
10月9日晚,“國是講壇”第十七講開講。本次講座主題為“讀書與人生價值的實現”,由我校圖書館原館長馬振凱研究館員主講,各二級學院近400名新生到場聆聽。
馬振凱研究館員結合自己豐富的學習、工作經歷,圍繞主題,主要從為什么要讀書、怎樣去讀書兩個方面進行了講解,通過回顧與剖析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抗爭與奮斗的歷史中幾個鮮活的讀書案例,首先論述了讀書與人生價值的關系。他指出,人們通過讀書能夠掌握一定的知識和專項技能,進而才能更好的勝任一份崗位工作,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絕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而事關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前途;“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作用不僅在于獲得知識,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不讀書的人生素然無味;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就像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千千萬萬朵浪花才能匯聚成澎湃的大海,個人人生價值的實現必須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當代大學生志存高遠、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然選擇,是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實現完美統一的重要保障。他還與同學們分享了讀書方法并指出,讀書一定要多讀經典,去閱讀千百年來在人民中間代代流傳、已被歷史證明是最有價值的好書,同時要處理好博與專、泛讀與精讀的關系。最后,他希望同學們在校期間多讀書,讀好書,掌握知識、學好技能,為實現自己的青春夢想,為未來走向社會、建設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馬振凱研究館員以一名齊魯師院老教師的身份,抱著對學生的深情厚愛,不僅道明了為什么讀書、讀書為什么和怎樣讀書的問題,且諄諄告誡同學們,大家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歷史時期,大家務須倍加珍惜、發奮讀書,不辜負時代賦予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撰稿:王雅文 王記兵 攝影:宋新剛 編輯:王戈弋 編審:于江)